世海船模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11|回复: 5

a7vc系列坦克模型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20 11:06
  • 发表于 2008-11-29 07: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lo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2 14:41
  • 发表于 2008-11-29 09: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A7V战斗坦克,作为德国的第一种坦克而载入德国战车发展史史册。德国人决定研制坦克,直接原因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姆河会战的影响。在这次会战中,英国军队动用了Ⅰ型坦克(“母亲号”),对德国军方的震动相当大。为了对付英军坦克的威胁,德国人在研制口径13毫米的T型反坦克步枪的同时,还积极研制德国自己的坦克。  
      1916年11月,德军总参谋部提出了德国坦克的技术要求,委托第7交通处制定坦克的设计方案,并由此定名为A7V(第7交通处的缩写)战斗坦克。由于战争的需要,设计人员按照铁路机车样式去生产,加上采用现成的“霍尔特”拖拉机的底盘,因而设计工作进展相当快,结果坦克的模样像一个“活动堡垒”:方方正正的铁皮壳四周伸出密密麻麻的枪口炮眼,壳体顶部安装瞭望塔。与火车唯一的不同是,它不需要铁轨来运行。1917年夏天制成了样车,并开始了样车试验。随后,德国军方迫不及待地要求生产A7V坦克。这样,尽管样车还存在许多问题,仍然匆匆忙忙地于1917年10月正式生产出第一辆A7V坦克。原计划制造100辆,但是,到1918年9月,德国仅生产了约20辆,并用于实战。其余的一部分,制成了A7V-R战场输送车。  
      乘员最多  
      A7V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吨,车长7 350毫米,车宽3 060毫米,车高3 350毫米,履带宽度2 115毫米,车底距地高200毫米。A7V坦克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世界上乘员人数最多的坦克。国内的一般资料称,“A7V坦克的乘员人数为18人”,其来源估计为Foss主编的英文版《坦克装甲车辆百科全书》。
      18人的布置是除了车长、驾驶员、炮手、装填手外,光机枪手就有12人,另有2名机械师。这18名乘员还是从不同的部队抽调来的,车长为军士或军官,驾驶员和机械师来自工兵部队,炮手和装填手来自炮兵部队,12名机枪手来自步兵部队。这也为整车的指挥和协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一个版本给出的是23名乘员的布置图,增加了副驾驶员、通信员、信号员、信鸽员和瞄准手等。
      A7V坦克的乘员人数是不固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而18人是典型的乘员配置。由于A7V的车内空间较大,多装几个乘员或少装几个乘员问题不大,有的乘员连座位也没有,作战的距离短,席地坐在车内还可以坚持一会。
      活动堡垒  
      A7V坦克为典型的箱式结构的坦克,拿现代的观点看,它更像一辆装甲输送车。方方正正的壳体,众多的武器,活像一个“活动堡垒”。这里给出一张十分珍贵的A7V坦克内部布置图(见54页)。对于早期坦克,能有这样详尽的车内布置图十分难得(尽管它可能是后来绘制的)。这幅车内布置图不仅使我们能洞察A7V坦克的具体结构,还使我们对当时德国的工业水平和坦克的设计思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A7V坦克的车内布置图中可以看出,A7V坦克在设计上和总体布置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它是独立研制的,在总体布置上和英国的过顶履带式的Ⅰ型和Ⅳ型坦克有相当大的不同。它没有严格的战斗室,车体前部有火炮和2挺机枪,无疑火力是强大的。发动机位于车体中部,车长和驾驶员席布置在发动机的上方,有固定的指挥塔,这使A7V的整车高度增加。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至车体后部的变速箱,带动主动轮旋转,推动履带前进。A7V坦克只用1名驾驶员开车,而英国的Ⅰ型坦克上有4名乘员来开车。在这一点上,A7V比Ⅰ型坦克要先进。由于A7V上采用了螺旋弹簧式悬挂装置,乘坐舒适性上也比Ⅰ型坦克要强。在关注坦克的通信性能上,A7V也是走在前头的。
      A7V的不足之处是,车体高大笨重,机动性差;履带长度和履带中心距的比值较大,转向困难;车底距地高太小,坦克容易“托底”。当然,乘员人数太多,整车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也是一件麻烦事。
      不管怎么说,能在坦克诞生的“第一时间”内,独立造出这样水平的坦克,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
    推进系统 
      A7V坦克以2台戴姆勒直列4缸、水冷汽油机为动力装置,发动机排量为17升,每台的最大功率为100马力,2台为200马力。原来准备采用1台200马力的汽油机,但现设计已来不及,只好选用现成的2台民用汽油机。这2台发动机通过2根传动轴将动力分别传递到车体后部的传动装置。变速箱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有3个前进档和3个倒档。一档的最大速度为3千米/小时,二档为6千米/小时,三档为10千米/小时。
      A7V的行动装置很有特色。它采用平衡式螺旋弹簧悬挂装置,每侧有15个小直径负重轮,每5个为一组,分三组,通过平衡轮轴架,再通过8个螺旋弹簧与车体相连。由于有了螺旋弹簧,有一定的减振性,这就比英国的Ⅰ型和Ⅳ型坦克要强得多。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三组平衡轮轴架上,前组有4个弹簧,中组有2个弹簧,后组有2个弹簧。而在绘制的总体布置图中,前组为2个,中组为4个,显然有误。
      A7V坦克的最大速度为8~1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60~70千米,越野最大行程为30~35千米,最大爬坡度25度,越壕宽2.0米,最大涉水深0.8米,过垂直墙高0.4米。给出这些数据后,相信读者朋友会对A7V坦克的机动性和通过性的优劣作出明确的判断。
      一炮六枪  
      A7V坦克的武器系统,可以用“一炮六枪”来加以概括。
      坦克上的主要武器是1门57毫米低速火炮,身管长为26.3倍口径,1 504毫米;火炮全重为193千克。炮弹的弹药基数为180发(后增加到300发!),堪称是又一项“世界之最”。火炮的高低射界为±20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40度。发射减装药弹时的初速为395米/秒,射程为4 000米;发射全装药弹时的初速为487米/秒,最大射程为6 400米。
      辅助武器为6挺“马克沁”7.92毫米重机枪,车体两侧各2挺,车体后部2挺,弹药基数为18 000发,由12名乘员来操纵这6挺机枪。不妨说,机枪在当时起到主要武器的作用。
      由于有“一炮六枪”,其综合火力性能要优于英国的Ⅰ型和Ⅳ型坦克。
      A7V坦克的整个车体为铆接结构,但是,它只采用普通钢板,不是装甲钢板,其抗弹性一般。前甲板的厚度为30毫米,侧甲板的厚度为15毫米,底装甲为6毫米。作为对比,英国的Ⅰ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只有6~12毫米,也是普通钢板。看来A7V的防护性能要优于Ⅰ型坦克。 A7V坦克的火力较强,防护性能也不错。在战斗中,发生过英国的Ⅳ型坦克以3发炮弹命中一辆A7V坦克的事件,但那辆A7V坦克仍能继续战斗。A7V坦克的最大缺点是高大,笨重,车底距地高只有200毫米,陷车和车辆托底的事时有发生,车辆的可靠性也差些。再加上它的生产数量有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尽管如此,A7V坦克作为德国的第一辆坦克,它的历史地位不容抹杀。 1918年3月11日,A7V坦克在法国境内与英国坦克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坦克大决战。当时,德军几辆A7V坦克向英军阵地开过来。英军布劳恩上尉指挥两辆IV型坦克扑上去,但英国坦克上只有机枪,怎么射击都挡不住这些“德国怪物”。情急之下,布劳恩驾驶一辆IV型坦克活生生地撞上德国坦克纵队的头车。顿时剧烈的爆炸使德国坦克“像断了线的风筝”翻到巨大的弹坑里。
       一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被迫将所有A7V坦克交给协约国,后来只有澳大利亚保存了一辆名为“靡菲斯特”(歌德名著《浮士德》中的恶魔)的A7V坦克。它成为奇货可居的文物。1983年,德国曾与澳大利亚交涉,希望A7V能返回故里,结果无功而返。不得已,德国军方专门成立A7V坦克重建委员会,前后花费3年时间,终于“克隆”出A7V坦克,成为德国缪斯特战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20 11:06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09: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帖子可以说是完美的帖子了,非常感谢,配合默契。[vse4bb] [vse4bb] [vse4bb] [vse4bb] [dnsiohf8] [dnsiohf8]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16 08:06
  • 发表于 2009-7-26 09: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的资料~~[vse4bb]
    okkes1977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5-27 16: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okkes1977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5-27 16: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世海船模 ( 公安备案21080202000017 )

    GMT+8, 2025-2-1 15:53 , Processed in 0.1266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