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有这些军舰的模型图纸或线图?
台湾海军:
"太和",'太倉","太湖",'太昭","太康",'太平","太原"。[ 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護航船團而急造之護航驅逐艦,包含有四種等級與快速運輸艦,雷達哨戒艦等衍生型共建造達561艘.美國在大戰結束後大量以此級艦援助盟國重建海軍;我國前後總共接收了19艘,其中以"太"字號命名的護航驅逐艦(DE)計有七艘,以"山"字號命名的快速運輸艦(APD) 與巡防艦(PF)則有12艘. "太康",'太平"兩艦艦身長289.5呎,寬35.5呎,吃水9.8呎;標準排水量1,150噸. 四組柴油電動引擎6,000匹馬力,雙軸推進最高航速19節. 乘員軍官34人,士官兵166人;裝備三門50倍徑之3吋主砲,四門40公釐,十一門20公釐機砲;K砲4座,攻潛砲一組,深水炸彈軌2組. 兩艦首任艦長分別為梁序昭與曹仲周,梁於1954年在台任海軍總司令."太和","太倉","太湖","太昭"四艦艦身長306呎,寬36.8呎,吃水12呎;標準排水量1,240噸. 四組柴油電動引擎6,000匹馬力,雙軸推進最高航速20節. 乘員軍官34人,士官兵166人;裝備四門50倍徑之3吋砲,三至四門40公釐,六至十門20公釐機砲;K砲4座,攻潛砲一組,深水炸彈軌2組. 1960年三月各艦將3吋主砲換裝為兩座38倍徑之5吋主砲;1968年並加裝兩組三聯裝21吋魚雷發射管. ]
41 永泰(山海) / 42 永興(維源) / 43 永勝(鎮南)
44 永順(玉門) / 45 永定(陽明) / 46 永寧 / 47 永嘉
48 永修/ 49 永壽(秣陵) / 50 永豐/ 51 永昌(臨淮)
52 永春/ 53 永和/ 54 永康 [本級艦為美國二次大戰建造的"Admirable"級艦隊掃雷艦(AM)及以同樣艦體改裝的巡邏艦(PCE); 依512號公法我國在戰後共接收了15艘,
本級艦外觀短而肥胖,型似馬鈴薯;艦體長184.5呎,寬33呎;巡邏艦級吃水9.5呎,排水量640噸;掃雷艦級吃水9.8呎,排水量650噸. 兩部柴油主機雙軸推進,產生1,800匹馬力,最高速率13節. 巡邏艦級乘員軍官21員,士官兵93員;裝備3吋主砲兩門,40公釐雙聯裝機砲二門,20公釐機砲三門;掃雷艦級乘員軍官21員,士官兵96員;裝備3吋主砲一門,40公釐雙聯裝機砲二門,20公釐機砲六門及必要之掃雷裝備. 無論巡邏艦或掃雷艦皆配有反潛之K砲與深水炸彈.]
101 鄞江(寶應)/ 102 甌江(洪澤)/ 103 靈江(洞庭)
104 沱江(嘉陵)/ 105 涪江(黃埔)/ 108 湘江
109 資江/ 110 沅江/ 111 澧江/ 113 貢江/ 114 鄱江
115 昌江/ 116 清江/ 117 珠江/ 118 章江/ 119 東江
120 西江/ 122 北江/ 123 柳江/ 124 韓江
125 沱江(渠江) [本級艦為美國二次大戰建造的巡邏砲艦(PGM)及驅潛艦(PC);戰後我國海軍總共接收了26艘,本級艦長173.7呎,寬23.5呎,吃水7.7呎,標準排水量280噸;兩部柴油主機雙軸推進,產生2,880匹馬力,最高速率18節. 乘員軍官15員,士官兵66員;各艦武裝略有不同,大致上為艦艏裝備3吋主砲一門,艦尾40公釐機砲一門,20公釐機砲六門,12.7公釐機槍兩挺;另有K砲,鼠籠砲及深水炸彈等反潛武器. ]
45 劍門 /866 武勝 /867 居庸 /870 平靖 [本級艦為美軍二次大戰之海雀(Auk)級快速掃雷艦,國府海軍則是將其改為巡邏艦(PCE)級運用. 本級艦身長222呎,寬32.2呎,吃水10.8呎,標準排水量890噸,滿載1,250噸;柴油電動主機雙軸推進,產生3,530匹馬力,最高速率14節,巡航8節;乘員軍官14人,士官兵110人;裝備兩門單管3吋砲(美軍原僅艦艏裝備一門3吋砲,艦尾為掃雷裝具區),二座雙管40公釐機砲,兩座雙管20公釐機砲;反潛武器有K砲2座,刺蝟砲1座,深水炸彈投放軌2座與三管魚雷發射器1座. ]
驅潛一號 ~ 驅潛十二號[本級艇為美國二次大戰建造的木殼驅潛艇(SC),她們在美軍的原編號分別為"SC-648","SC-698"(國府名"驅潛三號"),"SC-704"(國府名"驅潛一號"),"SC-708"(國府名"驅潛二號"),"SC-722","SC-723","SC-735"等]
"洛陽","漢陽"[兩艦為美國"Mayo"級(亦稱"Benson"級)驅逐艦. "洛陽"艦原名"William S. Benson", 美軍編號"DD-421";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建造,1939年十一月十五日下水,1940年七月廿五日完工成軍;"漢陽"艦原名"Hilary P. Jones",美軍編號"DD-427";美國費城海軍造船建造,1939年十二月十四日下水,1940 年九月七日完工成軍. 兩艦於1954年二月廿六日在美國查爾斯敦海軍基地移交我國海軍,重新命名"洛陽"與"漢陽",編號為"14"與"15";首任艦長分別為張仁耀,俞柏生上校.]
"咸陽","南陽"[兩艦為美國"Gleaves"級驅逐艦. "咸陽"艦原名"Rodman",美軍編號"DD-456";美國Federal Shipbuilding & Dry Docking公司建造,1940年九月廿六日下水,1942年一月廿七日完工成軍;大戰結束前曾被改裝為快速掃雷艦,拆除第四座5吋砲加裝掃雷設備,編號DMS-21. 1955年七月八日在美國查爾斯敦海軍基地移交我國海軍,命名"咸陽",編號"16". "南陽"艦原名"Plunkett",美軍編號"DD-431",與"咸陽"艦同廠建造;1940年三月九日下水,七月十六日完工成軍;1959年二月十六日在美國查爾斯敦海軍基地移交我國海軍做為"太平"艦被擊沉的軍援補充艦,我海軍將其重新命名為"南陽",編號"17". ]
"安 陽""貴陽""慶陽"[此四艦為美國的"Fletcher"級驅逐艦. "Fletcher"級為美國於二次世界大戰 中最成功,建造數量亦最多的驅逐艦;她的設計吸了取了太平洋戰爭初期的寶貴實戰經驗,無論性能與戰場存活 度都比以前的驅逐艦強得多. 她的同步預製建造方式也反應了戰時美國的強大工業生產力,從安放龍骨到下水 平均只需六個月的時間;下水之後更只要三到四個月就能成軍! 從1942年到1945年共有175艘本級艦建造完成, 在戰爭中損失了19艘,戰後大部份此級艦都援贈予盟國海軍;台灣海軍分別在1967,68與1971年接收了四艘此級 艦. ] |
|